青遇清明|电科数字(32所)开展“重走信仰之路 点亮青春之光”主题团日活动
在繁华的上海苏州河畔,矗立着一座饱经沧桑的建筑——四行仓库。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为铭记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4月1日,电科数字(32所)团委联合五十一所团委组织20余名团员青年、入党积极分子走进四行仓库,开展“重走信仰之路,点亮青春之光”的主题团日活动,共同追寻英雄足迹,感受那段荡气回肠的抗战岁月。
四行仓库建于1931年,原是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四家银行的联合仓库,因而得名“四行仓库”。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这里成为了“八百壮士”(实际约400余人)誓死抵抗日军的最后阵地。
在谢晋元团长的指挥下,战士们以血肉之躯坚守四行仓库四天四夜,用顽强的意志和视死如归的信念,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仓库西墙上的弹孔和炮痕至今清晰可见,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悲壮的历史。
步入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谢晋元团长的家书。“为国杀敌,是革命军人素志也;而军人不宜有家室,我今既有之,且复门衰祚薄,亲者丁稀,我心非铁石,能无眷然乎!”铁血柔情,跃然纸上。
在“八百壮士”英雄墙,一个个名字背后,是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庞。他们中许多人年仅二十出头,却用生命诠释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
场馆中还陈列着战士们的遗物,重现了当时战士们构筑工事、战斗的场景,每一处细节都让人仿佛置身于当年的硝烟之中,深切的体会到革命先烈们誓死捍卫国土的决心和信仰。
一座仓库,因为英雄的坚守,而成为民族永恒的丰碑。一面西墙,因为先辈的热血,而成为民族永远的记忆。站在四行仓库前,我们不禁思考: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担当续写这份荣光?我们要铭记历史,让英雄的故事代代相传;我们要砥砺奋斗,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我们要勇于担当,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或许无需面对枪林弹雨,但依然可以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先辈精神,点亮时代火炬。
八百壮士魂犹在,吾辈长征再出发。此次活动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深情致敬,更是对先烈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参加活动的团员青年们纷纷表示要从抗战英烈的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锚定强军兴军目标,积极投身数字化建设的浪潮中,在科技攻关最前沿、在民族复兴大道上,以创新突破回应历史召唤,用实干担当谱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壮丽华章!